九成八的小大人兩頭燒 近4成身心俱疲
- 作 者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
- 年 份2013
- 詳 細 內 容一開始要做這些事(家務)會不習慣,而且會想為什麼是我,為什麼妹妹都不用……但現在都習慣了,感覺是生活中的一部份了…。國小三年級的均均,放學後不是像同年齡的孩子開心玩耍,而是回家照顧兩名低年級的妹妹及指導功課;9歲的他,更在爸爸住院時用雙手洗全家大小的衣服,小小年紀樂天知命的說:「現在做這些事不會有特別的感覺,反正都習慣了,是每天我要做的事。」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發起「點燃生命之火」愛心募款運動,與家扶基金會進行「2012早熟小大人現況調查」於1月9日(三)記者會公布:經濟弱勢孩子被迫必須支持家庭功能,幼小年紀就需負擔五大親職工作,其中負擔兩種以上親職工作的孩子就高達九成八,近四成的孩子因而反應身心俱疲。幫忙家裡的生計、照料家人,有些孩子甚至要犧牲上學的時間…,親職化工作剝奪了小大人的學習時間,更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…,從無奈到堅持,他們被迫長大,讓人心疼與不捨!然而調查發現,這群小大人的夢想竟只是單純的做個孩子!!家扶基金會說,這只是目前接受「點燃生命之火」幫助的632名兒童的問卷調查結果,基金會扶助的5萬名弱勢兒童中,還有將近11,390名兒童處於親職化高風險家庭,沒有正常的童年,須要社會更多的關注。今年早熟小大人現況調查,針對632名兒童少年進行「弱勢兒童親職分擔服務方案」問卷施測,從有效問卷542份發現,這些弱勢孩子需要負擔的五大親職工作包含:日常家務(打掃、洗衣)、手足照顧(指導功課、處理手足衝突)、家人照護(協助家人生活自理、就醫)、經濟協助(課後幫忙打工)、情感支持(傾聽家人心事、安撫情緒)。其中98.7%的孩子需負擔兩種以上的親職工作、48%感到身體疲憊、37%感到心理壓力大、67%自覺比同齡成熟;顯見經濟弱勢兒童被迫支持家庭功能,為分擔家長責任,已失去兒童的角色。家扶基金會目前所扶助的5萬名兒童中,家庭功能不彰,父母雙亡或皆不負養育責任、父母其中一方或雙方因身心障礙、重病致無工作能力、或年老謀生能力低、或入獄服刑者約有11,390童,這些兒童及家庭處在兒童親職化高風險之家庭型態。有關小大人在五大親職工作的頻率,調查發現部分兒童分擔親職工作幾乎是每天例行作息。有近四成四的孩子「幾乎天天」得洗衣、晾衣;近二成孩子「幾乎天天」得處理手足處理間的爭執;三成的孩子「幾乎天天」得幫家人打針、換藥;三成五的孩子「幾乎天天」得幫忙工作、補貼家計;近三成的孩子「幾乎天天」得傾聽大人的負面情緒。進一步深度訪談瞭解這些孩子是如何面對與調適「小大人」的角色與職務?結果發現,多數小大人從負面感受中學習三階段調適:從初期的疲累感、不耐煩、壓力大;中期的抗拒、無奈、當作磨練;到後期的體恤家人與被家人需要,承擔著無奈到堅強的心理轉換歷程。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憂心的說:小小年紀就要試圖協調父母衝突;無力阻止母親被打的無奈,只能事後關心與安撫母親的情緒…,「掛念」和「擔心」也成為親職化兒童另一種責任。親職化兒童不只身體疲累,還有本該不屬於他們的「心理」負擔。親職化兒童畢竟是孩子,在承擔親職化的過程中,卻被賦予「大人」的工作、壓力,被迫壓縮「兒童」的天真、無憂,提前長大成熟,直接轉換為有責任的「小大人」令人心疼不捨。「家」,已成為他們肩上的身心雙重壓力;親職化的負擔,早已剝奪孩子應有的角色和童年生活。記者會現場並播放早熟小大人紀錄片「後山的小星星」,敘述單親家庭萱萱、婷婷兩姊妹,與爸爸同住在一個全長只有十六歩距離的「家」。雖然很小,但,卻溫暖…。天黑了,妹妹萱萱熟稔地從冰箱拿菜熱食物,為爸爸和姊姊做晚飯,萱萱早已經習慣一個人準備晚餐,她認為對家人體貼就是分擔家務,讓大家不要擔心;在學校,姊姊婷婷揮汗、努力地練習著跆拳道,她知道她要更努力,才不會辜負爸爸、妹妹和外界對她的期待,比賽將近,如果可以贏得好成績,獎金還可以貼補家用。兩姊妹的體貼與付出就像是守護這個家的小星星,讓這個家充滿著溫暖與希望。家扶基金會並邀請到三位扶助的兒童現身說法:分擔家務的均均、分擔家計的秀秀、照顧手足的恩恩,他們都是今年「親職化兒童服務方案」要幫助的早熟小大人:
【分擔家務的均均】
9歲的均均是體貼的姊姊,負責照顧二位年幼的妹妹,和病中的父親。均均母親因故離家,父親多年前罹患糖尿病、心臟及腎臟疾病,進出醫院頻繁。爸爸住院期間,均均就需擔負簡單家務〈如煮飯、熱菜、洗衣服〉及手足照顧〈如教導妹妹們課業、提醒妹妹們生活及各項注意事項〉,寒暑假或放假有時會陪伴爸爸就醫。至於親職化方案對生活最大的改善,她說:「理家好幫手幫我們買了洗衣機,節省洗衣服的時間,有更多的時間復習功課和教導小二及小一妹妹們的功課,而且冬天手才不會冷。」樂天知命的均均更說:「現在做這些事不會有特別的感覺,反正都習慣了,是每天我要做的事。」天真又懂事的均均不抱怨家庭的不完整,而是接受事實、面對事實。【分擔家計的秀秀】
11歲的秀秀是一位家庭經濟的小幫手。父親多年前因病過世,留下三名子女,秀秀的母親身體狀況不佳仍積極工作養家,過去主要從事發傳單等工作,然而今年初發生車禍,讓其工作停擺收入也中斷。因經濟困境、營養失衡,糖尿病症狀加劇,還一度影響媽媽的行動能力,媽媽住院期間都是秀秀幫忙洗澡、照顧母親,背瘦弱母親上下樓,母親恢復健康後,秀秀也承擔大部分的家務事:如掃地、拖地、洗碗,教導弟弟功課。只是因為煩惱母親的健康狀況、家中的經濟困境,曾經出現失眠的狀況。目前媽媽在家做家庭代工(摺紙蓮花);為了幫忙家裡增加收入,秀秀說:「幾乎晚上及週末我都會幫忙摺紙蓮花,摺一朵可以幫媽媽賺5元,我希望我可以做快一點,幫家裡多賺一點…」。至於親職化方案對生活最大的改善,她說:「『大姊姊』會主動關心我,也會有耐心傾聽我的故事,每每敘說完自己的心事,心情改善不少,因而很喜歡大姐姐的時間;另外大姐姐協助教導弟弟功課,也讓自己能有兩小時的假期,在那段時間內,不用一直督促弟弟的課業,與弟弟起爭執,大姊姊是手足間的潤滑劑。」因為秀秀全家居住在小套房內,沒有廚房無法煮食,理家好幫手將協助購買電鍋,解決用餐的問題。秀秀開心的說:「有了電鍋我就可以幫媽媽煮簡便餐點」。【照顧手足的恩恩】
12歲的恩恩是弟弟的守護者,因恩恩的母親有天生的心臟功能障礙,影響工作上的選擇,微薄的收入和政府的協助維繫著一家四口每天的生活。恩恩在家中排行老大,而平常的恩恩,會協助母親照料最小的弟弟,雖然恩恩也只是一個小孩子而已,不過他的思慮以及動作態度都像個小大人一樣,看到弟弟做出危險動作,恩恩卻是像個溫柔的媽媽一般,會具體說出危險的原因。今年暑假母親心臟病發作,身為家中長子的恩恩,見到母親為疾病痛苦著,十分緊張,夜間屢屢醒來關心母親病況,所幸母親的病況在情緒恢復之後,很快康復,恩恩這才卸下擔憂的重擔。至於親職化方案對生活最大的改善,他說:「自從有了幸福津貼之後,減輕媽媽經濟壓力,參與旅行活動讓我和弟弟滿足了一般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需求」。恩恩的心願,是希望可以跟家人一起旅行,這個平凡的心願,卻因為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能讓家人一同出遊顯得奢侈,但透過親職化方案的幫助,讓恩恩有機會實現全家出遊的願望,對恩恩來說,能夠讓家人幸福,就是自己最開心的事情。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沉重地表示,像均均、秀秀、恩恩這樣堅強的孩子,他們背後處境卻讓人心疼。依家扶基金會目前約有11,390個孩子生活在親職化風險較高的家庭環境中,因為家人生病或外出工作而不在身邊,這些「早熟小大人」不但要幫忙做家事、照顧年紀小的弟妹、照護生病的長輩,甚至必須幫忙賺錢貼補家用!為了分擔家庭照顧的責任,他們失去了屬於這個年齡該有的童年生活,更沒有時間安心念書學習。小小年紀的孩子要一肩扛起沈重的家庭責任,做著自己不擅長、超越他們年齡應該做的工作,早熟小大人長時間投入這些工作,讓這群孩子身心俱疲。然而,在11,390名弱勢兒少中,除了正接受「點燃生命之火」扶助的632小大人外,仍有1萬多名兒童分擔家長工作程度較高、身心發展或學習權益等受影響的親職化兒童,需要社會大眾共襄盛舉,支持「弱勢兒童親職分擔服務方案」來幫助減輕生活壓力,還給他們一個快樂童年生活。「親職化服務方案」內容包括:兒童幸福津貼(補助孩子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)、兒童幸福應援團(志工陪伴孩子)、兒童理家好幫手(幫他們買一些家電用品讓孩子擠出可以唸書的時間)、兒童心靈加油站(提供諮商服務)、快樂童年大推手(舉辦家庭活動,讓孩子也有機會過生日)。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高人傑執行長表示,去年透過「點燃生命之火」的愛心善款,讓家扶基金會幫助了632位小大人,讓他們有喘息與正常學習的機會。但是台灣的各個角落還有許多早熟小大人需要您我的援助,今年的募款目標是八千萬元,截至目前為止募得了三千六百萬元,還希望各界持續支持,一同來關心生活在雙重困境的早熟小大人,讓這群被迫提早長大的孩子們也有喘息與受教育的機會,期盼透過社會各界的愛心,讓他們可以專心做個孩子。
收藏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