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2兒童人權】家扶基金會《友善共融:兒少相處問卷調查》
  • 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者
   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
  • 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份
    2022
  • 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籤
    兒童人權
  • 詳 細 內 容

    兒少觀察:近四成民眾對特殊需求孩子表現歧視、逾三成不想靠近

    兒少自評:雖有八成五願意友伴 然實質卻有負面觀感或害怕接觸

    保障兒少權益 家扶籲「L、I、F、E友善共融好生活」

     

      近年發生特殊需求孩子看電影、買餐點等新聞引發爭議;另北一女全盲學生帶動唱、罕病兒獲總統教育獎等事件感動萬人,顯見社會大眾對特殊需求兒少的高度關注。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《友善共融:兒少相處問卷調查》,對於特殊需求兒少,約三成兒少有負面觀感(表1),超過九成在態度、行為受家長影響(表6)兒童權利公約(CRC)指出,每位兒少都應受到公平對待,然而歧視卻經常發生在特殊需求兒少生活中,不但影響心理健康,也讓其身處不利處境。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,邀請輪椅女孩雪莉、藝人高山峰與兒子恩恩、兒少代表聞英佐、臨床心理師陳品皓,呼籲關注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、零歧視,每一位孩子都應在免於暴力與鼓勵參與環境中成長。

     

    具偏見的同儕環境 影響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

      調查顯示,三成兒少認為特殊需求兒少會造成別人困擾、甚至感到麻煩(20.8%)、害怕(17.8%)(表2),更有近半數不想與其同組活動(表3),這些偏見缺乏適時正確的溝通,同儕的相處反而對特殊需求兒少潛藏危機。雪莉就曾因言語霸凌與歧視感受極大困擾:「曾經的我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著,反正在大家眼裡我就是個怪物……。直到高中老師開啟我與同學互動機會,碰到願意理解、對我無私付出的朋友們,我的人生因為他們的陪伴變得更加美好!」陳品皓指出:「團體生活很容易形成一種排除異己的思維與風氣,特殊需求兒少因外顯行為容易被議論與排擠,產生負面自我認定與慣性自我否定,不利其心理健康。」

     

    不只環境共融更需全融合 正向引導學生認識、合宜作為

      事實上,孩子也察覺到特殊需求兒少在校困境,數據顯示每四位就有一位認為特殊需求兒少受排擠(表1),如51.3%被取難聽外號、46.2%被欺負(表4)。台灣推動融合教育已二十年,然歧視卻依舊存在,聞英佐透露:「以前曾因特殊需求同學的言語挑釁而起衝突,直到老師協助才慢慢認識、理解,進而調整與他們相處的方式。我覺得有時候是因為不了解產生誤解,不是有意排擠,老師適當說明和溝通有助同學消除偏見。」家有過動兒的高山峰表示:「老師需要家長協助才能事半功倍,恩恩入學時,我們有讓老師清楚知道他的情況。照顧特殊需求孩子不易,充分溝通,老師會是我們的神隊友。」因應兒少理解力的差異,學校需強化適齡融合教育,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特殊需求兒少、如何與其相處,期待共融未來「特殊不再是特殊」!

     

    兒少從小正確培育 「零歧視」大眾與家長都是關鍵

      此外,孩子認為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普遍存在歧視,調查顯示在態度行為上,40.8%覺得民眾會對他們露出帶有歧視意味的表情,32.8%不想靠近、29.1%會在背後指指點點(表5)。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產生的人際阻礙,對童齡的孩子而言更難以反轉這狀態,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觸、影響最深的環節,家長的身教引導更不容忽視。調查觀察到:當家長越認同孩子與特殊需求兒少往來,兒少的態度與行為也就越友善(表6)高山峰呼籲:「我們不能總是被動地期待別人理解、尊重我們的孩子,幫助特殊需求兒少融入社會,父母需要引導他們如何讓別人認識自己、表達需求。像我會教不能吃糖的恩恩,當別人請他吃糖果時,可以怎麼說等等。」

     

    促進兒少心理健康 籲理解、尊重、接納特殊需求兒少

      調查指出,有八成五兒少願意與特殊需求兒少成為朋友(表3),但卻有近六成孩子看見他們並沒有什麼朋友(表4)孩子或許不知道該如何跨出這第一步。恩恩表示他都會主動跟別人聊天,雪莉則說:「我希望大家把我當一般人,不用害怕冒犯,要是好奇我的身體狀況,其實也可以說明擔心和想幫助的意願,或是在跟我變熟之後再慢慢了解,從自然情境中互動,主動邀約、分享東西都是蠻好的方式」。陳品皓認為:「正向心理健康對每個孩子都很重要,尤其特殊需求兒少,更有賴大家營造正向、有彈性的相處模式,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勢、面對挫折的復原能力!」 

     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:「守護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,家扶持續投入早療、特力、兒童啟力等服務方案,更致力建構兒少與其家長的支持網絡。然而消除歧視,需從理解、尊重、接納逐步做起,這次透過兒少視角,從孩子本身及其看見家長、學校、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的態度與行為,在共融的趨勢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」保障兒少權益,一起成為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守門人,呼籲L、I、F、E友善共融好生活

    1、 Lead引導認識:學校落實共融教育,幫助學生正確認知

    2、 Ideal 友善尊重:社會大眾親切溫和互動,不用異樣眼光看待,共創友善環境

    3、 Foster接納培育:家長以身作則,態度接納並示範合宜應對

    4、 Encourage鼓勵接觸:兒少破除迷思,鼓勵與特殊需求兒少相處、交友

     

    ◎反霸凌專線1953

    ◎若懷疑孩童遭受身體虐待、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、性騷擾,請撥打113專線,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,將可盡快救援在生命危機中的兒少。

     

    附件一:家扶基金會【友善共融:兒少相處調查問卷】

    於2022/08/15-09/14期間進行,針對7-18歲學齡層兒少,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法便利抽樣進行,有效問卷計2,741分、信心水準99%、誤差值為正負2%。

    表1、兒少對特殊需求兒少的「看法」:

     

    項目

    不同意(%)

    同意(%)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會被別人排擠

    74.6

    25.4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可以交到朋友

    7.8

    92.2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會造成別人困擾

    69.6

    30.4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會需要別人幫忙

    6.5

    93.5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能受到公平的對待

    13.4

    86.6

     

    表2、兒少對特殊兒少的「感受」:

     

    項目

    不同意(%)

    同意(%)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讓我感到麻煩

    79.2

    20.8

    我跟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相處愉快

    15.5

    84.5

    我會因為幫助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而感到快樂

    13.5

    86.5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或朋友)被不公平對待,我會感到生氣

    24.3

    75.7

    我會害怕特殊需求的同學(朋友)

    82.2

    17.8

     

    表3、兒少在學校與特殊需求同學(或朋友)的「相處經驗」

     

    項目

    從不(%)

    偶爾/經常/總是(%)

    我在學校會跟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一起玩

    11.9

    88.1

    我在學校有跟特殊需求同學當朋友

    15.4

    84.6

    我在學校會幫助特殊需求的同學(朋友)

    7.6

    92.4

    我會給特殊需求的同學(朋友)取不好聽的綽號

    80.2

    19.8

    在分組時,我不想跟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同組

    52.9

    47.1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心情不好時,會找我說話

    34.9

    65.1

    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有困難時,會找我幫忙

    21.7

    78.3

       

    表4、兒少「看見」特殊兒在校處境

     

    項目

    從不(%)

    偶爾/經常/總是(%)

    在學校大家會跟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 一起玩

    10.3

    89.7

    特殊需求同學在學校沒什麼朋友

    40.7

    59.3

    在學校大家會幫助特殊需求的同學(朋友)

    6.7

    93.3

    在學校有人給特殊需求同學取不好聽的外號

    48.7

    51.3

    在分組時,班上沒有人要跟特殊需求同學一組

    45.6

    54.4

    在學校會有人欺負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

    53.8

    46.2

     

    表5、兒少眼中社會大眾對特殊需求兒少的行為舉止

     

    項目

    不同意(%)

    同意(%)

    大家會露出「覺得這人好奇怪」的表情

    59.2

    40.8

    大家會不想靠近他們

    67.2

    32.8

    大家會在背後指指點點

    70.9

    29.1

    大家會笑他們

    75.8

    24.2

    搭乘公車、捷運、火車時,大家會禮讓或幫助他們

    13.9

    86.1

    過馬路時,大家會協助他們或禮讓先行

    17.1

    82.9

    大家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忙

    19.7

    80.3

     

    表6、兒少對特殊需求兒少的態度/行為,受家長教育的影響

     

     

    我會禮讓特殊需求兒少(n=2,536)

    偶爾經常總是(%)

    家長會要我禮讓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

    偶爾經常總是

    92.1

     

    我會跟特殊需求兒少保持距離(n=1,511)

    從不(%)

    家長會要我跟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 保持距離

    從不

    90.1

     

    遇到特殊需求兒少我會跟他玩(n=2,373)

    偶爾經常總是(%)

    家長會讓我跟特殊需求同學(朋友)一起玩

    偶爾經常總是

    90.7

     

    我會跟特殊需求兒少當朋友(n=2,342)

    偶爾經常總是(%)

    家長會讓我跟特殊需求兒少做朋友

    偶爾經常總是

    92.1

     

    家扶基金會周大堯執行長表示,家扶在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《友善共融:兒少相處》調查報告,藉兒少視角看見特殊需求兒少的人權處境,共融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

     

   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蔡雯瑾主任分享最新《友善共融:兒少相處》問卷調查,從兒少視角看見大眾對特殊需求兒少的態度與行為。

     

    高山峰與兒子恩恩出席家扶兒童人權記者會,高山峰表示:「照顧特殊需求孩子不易,親師充分溝通,老師會是家長的神隊友。」

     

   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(右)指出:「特殊需求兒少因外顯行為容易被議論與排擠,產生負面自我認定與慣性自我否定,不利其心理健康。」

     

    零歧視!藝人高山峰出席家扶基金會兒童人權記者會,呼籲關注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。

     

    藝人高山峰與兒子恩恩一同出席家扶基金會兒童人權記者會,呼籲關注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。

     

    守護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,家扶持續投入早療、特力、兒童啟力等服務方案,更致力建構兒少與其家長的支持網絡。

  
    收藏